之前我在身边有噪音甚至是音乐的情况下,进入不到读书和写作的状态。看完了马尔克斯那本书,是它引领我走到古典音乐的世界,当他过去在国立音乐厅看书的时候,就已经对音乐如痴如醉,当成终身伴侣。当下流行音乐解得了我一时兴起的性质,却无法让我沉淀,去持久地做一件事情。就像马尔克斯在写作过程中听到的旋律,被他将小说旋律融为一体,这是怎样的专注程度才可以做到。望尘莫及的同时又想法乐观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在音乐里专注的极致体验是我今天所体验到的。对于孤独的探讨源于读到黑塞那句:jeder ist allein – aus im Nebel ,这句诗的沉重还需体会,暂不解释。
今天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[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]里作者对于Mitgefühl 即同情心的解释,他表示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即是同情心,并不是站在某较高的位置,去安慰某人的怜悯之心,深得体会。
我应不断去记录在书中由作者介绍的大家和名家的经典,去听去感受,同时带着我读完的领悟去思考,然后不带有任何偏见地去观察世间百态,这将是我的幸运。
今晚看的电影bullet train很是震撼,日本的武士精神富有神秘感,尤其是老父亲和皮特在车厢里的对话,很具有哲学色彩,一问一答,一个不苟言笑,一个风趣横生,谈得关于命运话题。皮特说命运这个词对于他来说就是不幸,而老父亲觉得需要接受这种命运的沉重,去完成使命,这一点在他杀了白死神之后,将那朵来自于丧妻的花放在白死神身上,看得出年老的他早知命运对于他来说也是不幸,但他带着使命去走完这一生,留给观众的是一个问题:命运如瓢虫?身上的黑点是使命?必须牺牲自己去承担某些东西吗?
这便和我看完电影后打开的[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]异曲同声,生命的轻,也需要足够的胆识,像白死神那样派杀手刺杀自己的儿子,只为妻子的死亡找借口,最后酿成悲剧的原因就如同老父亲冲他吼的那句:不接受命运,也可以理解为不接受命运之重。“轻”被我们在潜意识里定义为较“重”而言,相对积极的一词,实则二者只是选择,不分上下。
关于布拉格的那次旅行,我至今都还没有把所发生的故事写下来,一边担心故事会被我的记忆改变,一边又觉得无从说起。那段美好的记忆带给我的勇气,对我弥足珍贵。而故事的主人公,在地球的另一端,我要给他最美的祝愿,也有思念。